这部分机构由于不接受公众存款,不受银行审慎监管的约束,只是按照一般公司法人来管理。
当时央行不断提高准备金率的初衷,就是为了冲销由于短期资本流入而造成的流动性压力,这也正是当时小川行长提出的应对资本流入的蓄水池理论。短期内要实现保增长目标,货币政策的进一步放松是基本可期的。
进入专题: 全面降准 。事实上,净出口成了中国经济的"解放军"。该公司要顺利运作,必须依赖于商业银行缴纳的保费。定向宽松,体现了央行在保增长与调结构之间所做的困难权衡。受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下降影响,短期内消费很难显著增长。
随着美联储停止资产购买计划并在明年加息,国外利率水平将会显著上行,中外利差将会显著收窄。第二,9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增速全部下跌,房地产市场面临巨大的库存调整压力,这意味着货币政策的有效放松也不会加剧房地产泡沫。如果借款人全凭市场理念做决策,其风险可以被投资人评估和认识。
当前,除银行普通存款利率上限管制之外,其余资金基本已经实现市场化定价,形成了我国独特的利率双轨制。进入专题: 利率曲线 资金成本 市场机制 。 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在金融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目前几乎已经蔓延至全国各地,估计规模约为银行贷款的十分之一左右。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在我国仍是最赚钱的行业,2014年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的利润总额6849亿元,已经远超其他非银行类上市公司利润总和,占上市公司利润的近54%,可称得上是半壁江山。我国资本收益曲线明显比较陡峭,无风险利率为3%—4%,而民间借贷利率甚至高达40%—50%,两者差距悬殊。
不过,这几年信托业务的快速扩张,可以清楚地力证我国投资饥渴的病症之强烈。但由于存在刚性兑付的软规则约束,即使单个产品出现高风险情况,管理层也会想方设法实现全额兑付。而这也正是刚性兑付必然存在的原因。二是理财产品利率体系。
尽管相关部门经过多重努力,但效果不彰。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日积月累和快速发展呈现出了突破金融制度的态势,可能会给金融体制带来质的变革。由于信息不透明、投资理念、操作手法和大盘趋势判断不同,这部分投资收益波动范围相当大,根据上证指数变化可以粗略计算平均投资收益率。理论上讲,这部分产品是银行贷款、非标投资的影子体系,投资风险应当略高于银行贷款风险。
由于存在较高的进入门槛,我国大型传统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其他新兴金融机构或者围绕在大型金融机构周围承接一些分派出来的业务,即通道业务。传统金融机构也正在以加快创新姿态迎接挑战,这必将给我国金融体系带来革命性变革。
当前,我国资本收益曲线(利率曲线)受到了多重因素的干扰,没有形成真正的风险收益曲线。三是风险防控模式不适应市场形势,传统的担保、抵押、质押等信贷模式思维固化,没有针对深入市场或挖掘客户个性化需求的意识和动力。
从银行信贷资金的风险定价情况看,我国风险厌恶系数不足以解释这些利率差距。这些情况使得金融机构在贷款评审、风险控制等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极端不符合市场规则的做法,需要加快疏通市场化处置渠道。但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仍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并且仍面临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三是信托类产品利率体系。民间金融的利率定价多处于20%以上,调研发现,有的甚至高达60%,以温州、神木、鄂尔多斯等民间融资为代表。风险厌恶程度越低,风险收益曲线越平坦。
二是业务流程冗长与落后,各部门之间的内部协调非常困难,相互推诿扯皮,难以及时创新出适应真实市场需求的金融业务或产品。但是企业借款成本负担分布非常不均,获得银行贷款的企业资金成本不足10%,获得上市融资企业的资金成本更低,而通过其他途径获得资金的大部分中小企业成本负担平均在18%以上。
(一)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建立金融机构准入、退出和风险处置的市场化机制。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大致被分割成三大领域:基础货币领域、商业银行资金借贷领域、市场化定价资金市场。
在资本市场里,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的监管要求也不尽相同,收益要求和实际回报差异较大。二是加快资金市场化定价建设,化解利率双轨制带来的矛盾和风险。
综合各个调研机构估计,这六个相互关联的金融市场总体规模约为150万亿元人民币,其中银行无风险类存款转化为银行贷款约为80万亿元,各类信托产品为15万亿元左右,类银行理财产品为15万亿元左右,网贷公司和小贷公司约为3万亿元,民间融资规模为5万亿元左右,资本市场投资规模为18万亿元左右,其他资金约为10万亿元左右。对创新性金融机构特别是互联网金融机构、投资机构、信托机构等来说,当前贷款人信息较分散,呈碎片化状态,难以整合和利用,风险定价能力明显不足。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利率政策规定,商业银行可以在基准存款利率的基础上上浮幅度不超过10%,存款利率下浮不受限制。理论上,在流动性(投资期限)一定的情况下,风险和利率密切相关,这就是投资资金的风险收益曲线。
而患有资金饥渴症的类政府国有企业、融资平台等投资理念完全不同,投资人根本不可能估量资金风险,要求刚性兑付合情合理,也算是对其决策行为增加一个软约束吧。对于可能的个别金融风险事件,应按风险自担原则采取市场化处置方式,逐个化解个别风险事件,才能形成有效的风险收益曲线,才不会将风险累积起来而产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社会投资资金只要在银行存一年定期存款,就可以没有任何风险地得到3.3%的收益,没有风险也没有超额收益。四是深化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建立风险资产市场化处置渠道。
还有,我国金融机构进入门槛较高,在弱势领域和培育初期,正规金融发展明显不足,而非正规金融机构基本处在经营的灰色地带,难以弥补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不足,进而导致弱势金融特别是小微金融领域的资金供给不足。党中央、国务院三令五申要降低中小企业负债成本。
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元年,但倒闭数量也相当惊人。技术手段的不断积累将会逐步过渡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互联网金融在我国风生水起,影响之大远远超出其他国家,互联网金融的原创地——美、欧等经济发达国家也不能比拟。不考虑资本市场的投资资金,根据其余各部分资金的定价利率加权平均,可以计算出,企业负担的利率成本约为10%左右,其他成本可能达到2%—4%的水平,大致估计我国企业负债资金总成本在12%—14%之间。商业银行借贷市场利率仍存在一定的管制,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公布各期限存贷款的基准利率,贷款定价已经放开,存款利率可以在基准利率的10%以内上浮。
那么他们主要投向了哪里呢?银行经营模式滞后以及官僚层面的考量和干预,决定了银行贷款优先投向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政府融资平台,而且贷款利率多为基准利率或下浮,即使在资金紧张时上浮幅度也极为有限。这不得不让我们进行反思和追问,中小企业负债成本高企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要回答这一问题,让我们首先分析当前金融市场利率的现状和特征,进而探讨形成利率曲线的内在原因,并提出企业资金成本高企的政策建议。
通常而言,这些机构在和金融机构谈判时处在优势地位,所取得的资金成本远低于企业平均融资成本。商业化资金市场包括民间借贷、互联网金融市场、信托市场、二级资本市场以及理财产品市场。
央行票据利率、国债利率、再贴现率以及银行存款利率可以作为无风险利率体系,通常可以将一年期存款作为一年期无风险利率基准。比如在存款类金融机构里,银行业务、信托业务以及财务公司业务等存在着各种监管限制和业务领域,乃至小贷公司、典当行、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机构的业务领域也被分割,资本收益要求天壤之别。